歡迎來到黑龍江省黑建一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!

知行學堂|時代先鋒小課堂(三)

2020-12-18 09:53:00 admin

  為推動黨員干部學思用貫通、知信行統(tǒng)一,圍繞“紅色建工”特色黨建品牌,黑建一公司黨委以“五個一”黨建工作新路徑為抓手,推出“知行學堂”欄目,通過黨務知識、紅色精神、紅色故事、時代先鋒、身邊榜樣等小課堂,讓思想的力量、理論的力量成為實現(xiàn)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的不竭動力。100.png

時代先鋒小課堂





大山里的女校長張桂梅



    

    她叫張桂梅,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、校長,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。熟悉她的人知道,她一沒家庭,二沒財產(chǎn),還沒有健康。憑著共產(chǎn)黨人的信念和忠誠,張桂梅走過大有大無強悍人生。
    這十多年來,張老師爆發(fā)出驚人能量——創(chuàng)辦面向貧困山區(qū)孩子的免費女子高中。在女子高中,張桂梅和學生一起住宿舍,每天五點多起床,十二點后才休息。她是校長,是保安,每天檢查水電安全、熄燈與否,趕走路上的蛇,拿著小喇叭催促學生起床吃飯做操,是嚴厲的批評者,也是和困難學生抱頭痛哭的師長,十多年如一日。
    辦學11年來走過11萬公里的家訪,她走進一千三百多名學生家里。都是何等艱辛的山路?。《际切┰鯓永щy的家庭?。“囁緳C都不愿去,爬山常常幾個小時,坐摩托車曾顛斷兩根肋骨,早出晚歸兩頭黑,她握住家長黝黑皸裂的手,擦去她們臉上的淚水,命令隨行者捐出隨身的錢,脫下外套塞給人家,自己凍成傷寒……張桂梅說,女高不是普通的學校,是黨委政府和山區(qū)貧困群眾的橋梁。
    這十多年來,她把1600多名女孩子送入大學改變命運,這背后是她作為校長超人般的意志和付出。


101.jpg

 燃燒自我,蠟炬成灰淚始干

    少年喪母,青年喪父,中年喪夫,是張桂梅40歲以前的人生寫照。
    18歲,張桂梅隨姐姐從黑龍江來到云南,支援邊疆建設。1996年丈夫得癌癥去世后,她從大理調(diào)到華坪教書,逃避過去的生活。1997年,她為帶好畢業(yè)班,查出子宮肌瘤后隱瞞病情3個月堅持上課,取出的兩公斤肌瘤讓腸子粘到腹腔壁上。而從此,她的身體就沒好過,如今肺纖維化、肺氣腫嚴重,每天不離止疼片,醫(yī)生說她活不過兩年。
    不幸沒有打倒張桂梅,反而成了她燃燒自我的柴火,轉(zhuǎn)機就在于華坪這方熱土和好心人。
    2001年華坪兒童之家(福利院)成立,捐助方指定張桂梅任院長。第一天收了36個孤兒,最小的兩歲,最大的12歲。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孩子,愛干凈的張桂梅不得不變了。2003年,兒童之家資金短缺,她帶著孩子上街賣花賣鞋子,四處籌集資金,清高的她變了。2003年到2007年寒暑假,她總共化緣弄來兩萬多元,給孤苦的孩子改善生活。期間她和孩子們住一起吃一起,晚上睡覺衣服都不敢脫。


    公而忘私,不辭辛苦入山林
    民族中學里女生很少,兒童之家孤兒們的悲劇多,這讓張桂梅意識到:貧困帶來低素質(zhì),提高山區(qū)母親們的素質(zhì),將至少改變?nèi)耍?/span>2002年她開始籌建免費女子高中,這想法瘋了:政策上沒啥依據(jù),輿論上議論紛紛,最要命的是——到哪里找錢??!
    2007年,張桂梅光榮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。在北京開會時,她鬧了尷尬。會前,縣里知道張老師沒錢,給她特批了一筆制裝費,她把這錢給學校買了電腦。一個細心的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這個女黨代表穿的牛仔褲,居然破了兩個洞。于是,一篇我有一個夢想的報道,把她女子高中的夢在北京傳開。
    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一百萬,幫助張老師辦校。為了在電視訪談上爭取企業(yè)家資助,張桂梅沒能回東北看哥哥最后一眼,留下永遠的愧疚。其實為了辦女子高中,張老師的姐姐和外甥等至親去世,她都沒到現(xiàn)場。她問親戚:姐姐走時怎么不告訴她一聲?對方反問她:告訴你有用嗎?
    在她辦公室,張老師告訴記者,這所學校能辦起來并走到今天,靠黨委政府作堅強后盾。此言不虛,華坪女子高中的教師工資和辦學經(jīng)費均由縣財政保障,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。女子高中教學樓墻上,掛滿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。
    女高學生在校三年來,免去了學費、服裝費、床鋪費、書本費、資料費、水電費,即除了生活費,其余全免。這給每個貧困女生家庭,免去了數(shù)萬元費用的煎熬。
    女子高中辦公室主任張曉峰是個八零后,壯實的他多年跟著張老師家訪,吃了不少苦頭。他感慨:張老師真正走到了貧困的背后,她最懂山里人的渴盼,最懂這片山。” 


    信念如鐵,一片丹心向陽開
    縣城邊上,獅子山挺拔秀麗、色彩斑斕。山下,速度與激情每天在女子高中上演。正在采訪,突然驚覺一陣旋風般的咚咚聲。張老師微微一笑,說:是課間操,走,下去看看。
    記者來到院壩,學生們早已列隊整齊,她們的課間操是歌舞南泥灣學習那南泥灣,處處呀是江南,是呀江南,又戰(zhàn)斗來又生產(chǎn)。陽光下一片紅校服熠熠生輝,紅色娘子軍的現(xiàn)場猶如穿越。
    先看看女高速度:學生5點半起床,晨起5分鐘洗漱完畢,跑步上下樓梯;課間出操1分鐘站好隊;從下課鈴響,到跑到食堂排隊、打飯,到吃完10分鐘內(nèi)完成。


    再看看女高激情。十多年來堅持每周五個一的紅色教育:黨員佩戴黨徽上班;重溫一次入黨誓詞;組織一次理論學習;合唱一次革命歌曲;觀看一部紅色影片;理想信念教育成為鮮明的女高特色。
    年輕的老師學生對此怎么看?高三學生楊婧說,一開始覺得別扭,但堅持下來了同學就有勁頭,不管別人怎么看,我們自己更抗壓了、成績上去了。語文老師韋堂云說,女高老師團結(jié)如一家,評職稱啥的有地方鬧翻天,這里都不是事,黨員帶頭,張老師事必躬親身先士卒,你說好不好?
    女高的紅色教育也是被逼出來的。2008年剛辦校只有一棟教學樓,吃飯上廁所都在校外。張老師讓女老師住女生宿舍,男老師住一樓樓梯間,晚上好陪學生上廁所。不到半年,17名員工跑了9個,張老師夢寐以求的女高,面臨癱瘓成了笑話。剩下的8個人里有6名黨員,張老師把他們找來說,革命戰(zhàn)爭年代黨員在陣地就在,今天,我們要死守這塊教育扶貧的陣地。
    從那開始,紅色教育在女子高中逐漸長成參天大樹,群山里巴掌大的地方,成了精神高地。有人說,女高學生苦學、老師苦教、政府苦辦,沒有理想信念支撐,拿什么高考!
    至今,華坪女子高中連續(xù)9年高考綜合上線率百分之百,綜合排名一直是麗江第一,1645名莘莘學子從這里走進大學。她們的政策是:山里的貧困女孩子愿意來讀就行,許多是降分錄取,生源苗子和好高中別如霄壤。張桂梅說:我們不搞培優(yōu)班,為每個學生負責。


反過頭看看年邁的張老師:她沒有孩子,沒有家,也沒有房子,連獨立的臥室都沒有;她沒有財產(chǎn),把所有的工資、獎金累計100多萬元,全部捐給山區(qū)教育和社會事業(yè),每天往返兒童之家和女子高中,坐的是4塊錢的摩的,當然師傅們都竭力不收她錢。

    張老師說過這樣一段話——

    有人說我愛崗敬業(yè),有人說我瘋了,也有人說我為了榮譽,也有人不理解。一個人渾身有病卻不死,比正常人還苦得起,男老師被我拖垮,女老師累得哭,兩個單位來回跑,我沒倒下。有種精神撐著我,說到底是共產(chǎn)黨員的初心和使命,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,心里不愧。